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中锦书画网 首页 书画家 名家访谈 查看内容

杨宪金:从“红墙”的护卫者到书法家

摘要:上世纪六十年代,当17岁的农村少年杨宪金穿上绿色军装,走进中南海,成为一名警卫战士时,也许想不到自己会在红墙内待足整整43年,并从一名军人转型为中央级出版社西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所编图书多次被党和国家领 ...

  上世纪六十年代,当17岁的农村少年杨宪金穿上绿色军装,走进中南海,成为一名警卫战士时,也许想不到自己会在红墙内待足整整43年,并从一名军人转型为中央级出版社西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所编图书多次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礼品馈赠国内外友人。 有着诸多人生拐点而一路昂扬上升的杨宪金,历任中央办公厅警卫局科长(师级)、西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中央办公厅电子科技学院督导员,现任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书法艺术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等职。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多次举行个展,出版《杨宪金书法集》、《杨宪金咏泰山诗联书法集》、《杨宪金咏纪晓岚书法集》。入选数十部书画集,作品被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毛泽东图书馆及有关艺术馆、博物馆等多家单位收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事出版工作以来,主编、编著了《中南海珍藏画集》等二百多种书画艺术图书,得到专家学者首肯。

 

  国庆前夕,在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上海交流中心,记者对在红墙内第一手整理、收集、展现共和国每一段光辉历程的杨宪金进行了独家专访。 带着5块钱偷偷离家入红墙

 

  杨宪金出身在山东肥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64年秋,中央警卫团在泰安招收新战士。17岁的杨宪金得知这个消息后,打定主意要参军。他按照当时的程序给老师和学校汇报申请,学校同意,之后他到大队填报志愿,一切都很顺利。而回到家后向母亲说明时,母亲却坚决不同意,要他留在村里挣公分。于是杨宪金做了一个对今后人生至关重要的决定:问家人拿了5块钱,偷偷溜了出家门,进入军营。时隔将近半个世纪,杨宪金向记者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仍旧充满感慨:我可以说是带着5块钱,开始了这奋斗的一生。

 

  当时中央警卫团一共在泰安招了105名新兵,其中达到初中学历的只有两名,一名是武装部长的儿子,一名就是杨宪金。杨宪金对记者笑言:读书时,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班长,参军后,我发现班长太小了,上面还有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于是,当兵伊始,我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师长。

 

  学生时代的刻苦同样带到了军营里,当别的战士将业余时间用来休息时,杨宪金则是一有时间就用来上中南海业余大学。这个业大是毛泽东主席建国后看到警卫战士文化基础普遍低下而亲自创办的。杨宪金在业大里如饥似渴地学习,成绩非常突出。而这一切都被有心的领导看在眼里。

 

  杨宪金告诉记者,有一年36个干部同时转业,他觉得自己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对于即将离开工作多年的中南海,心中有些不舍。但是最终36人名单里没有他,领导还对他说:你不能走。杨宪金向记者回忆当时的心路历程:我心想,不可能啊,我平时也没上上下下打点关系,怎么就留下了呢?后来我想明白了,我平时从不吃吃喝喝,没事就工作学习,做任何事都认认真真做到最好,领导看重的就是这个品质。

 

  到了1972年,105名泰安兵中只留下5名优秀者继续待在中南海。而到他60岁离休的那一年,他是成百上千的战士中,唯一在中南海工作长达43年的人——这无疑是除了步步上升的军衔之外无形的褒奖和荣誉。

 

  青春少年的雄心,终于成为现实。也许别人会觉得毫无背景的农村孩子从普通小兵升到师长是一种传奇,但亲历者知道每一个上升的阶梯都由勤奋的汗水铸就。

 

  从军人到文人没有转型之苦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央领导决定成立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专门来编辑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南海珍藏的名贵字画的精品,公开向社会出版发行,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渴望。经过领导委派,刚过而立之年的杨宪金走上了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主任的岗位。

 

  此时已经是团级军官的他,立即投入新工作中,策划主编了大型精装画册《中南海珍藏书画集》,让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伟人的故居中与中南海所珍藏稀世名画面世,受到国内外学者专家的好评。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将之作为赠送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国际友人的珍贵礼品。

 

  之后,杨宪金又策划主编了《中南海风光》、《毛泽东故居藏画》、《周恩来总理藏画》、《中南海藏画》、《毛泽东诗意画》、《毛泽东手书》、《开国元勋》、《元帅》等一系列近20种精品挂历,发行量突破500万册。那时候,大众传媒尚不发达,对于想一睹领袖风采、欣赏中南海风景的老百姓而言,挂历是很重要的传播媒介。经历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人,很容易回忆起家家户户都挂过这道从红墙里走出来的风景线。

 

  由于当时中南海向群众开放参观,所以杨宪金还率领团队将整理的中南海文史资料,编辑成图书、画册、挂历等出版物,让参观中南海的群众有了艺术普及读物,让他们在参观时,真正能看懂、读懂中南海。杨宪金所作的努力,正应了那句古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992年,杨宪金受命筹建西苑出版社,这是一家由中共中央办公厅主管的中央级出版社。1993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成立西苑出版社,杨宪金出任社长兼总编辑,同时仍兼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主任。这对于杨宪金来说,是考验、是责任,更是一个展示身手的大舞台。他先后策划主编了系列精装画集《中南海珍藏书法集》、《中国传世名画》、《世界传世名画》、《毛泽东手书真迹》、《山东潍坊风筝全集》、《杨家埠年画全集》等。其中《平凡与伟大——毛泽东中南海遗物轶事》,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成为许多外国元首和国际友人公认的抢手藏品。出版的《科技兴神州》、《走向新世纪》、《海外赤子情》等被列入中宣部、国家教委等五部委推荐的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向全国发行。西苑出版社经过杨宪金十几年的精心经营,已发展成中国的一流大社。

 

  当记者问杨宪金是什么原因使得领导选中他成为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主任,从而开启他从军人到文人的转型之路时,杨宪金非常坦诚地答道:领导不一定知道我对艺术、文学有浓厚的兴趣,他们看中的是我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的态度,交代我干一件事,我就一定会认真地把它干好,所以领导才会把这个任务交给我。

 

  从军人到文人,有没有经历过转型的痛苦和惘然?杨宪金说:几乎没有转型的感觉。以前做军人,主要是搞管理;后来做艺术,仍然是搞管理,只是管理的内容不同。而且我原先就非常喜欢艺术、文学,让我编辑中南海画册,收集领袖手稿和藏品,我得以接触到许多艺术精品,那些书画中的风骨不断感染着我,使我自己不断得到提升,我感到非常愉快和充实。

 

  老前辈潜移默化中塑造了自己的品格

 

  从弱冠少年到年逾花甲,杨宪金在中南海度过了大半辈子,那里留下了他的青春激情,也塑造了他与红墙内老同志代代相承的精气神。红墙里的日日夜夜,杨宪金接触到,目睹了老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本色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亲身感受到他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品格。

 

  在中南海工作,最大的收获是在老前辈的潜移默化下,知道该怎么做事、怎么做人。杨宪金向记者举例道:以前我们住在四合院里,每到秋天,地上总是铺满落叶。老前辈每天早晨45点多钟就起床清扫落叶,然后又正常上班。我那时候想,我年龄只有十八九岁,理应比老前辈更勤快,所以我每天起得比老前辈更早,赶在他们起床前把落叶全都打扫干净。

 

  就是这样一种踏实、勤恳、不徇私、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处世风格使杨宪金在红墙内外赢得一片赞誉。也正因为如此,当他成为西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时,总是能完成别人眼中的不可能任务。有一次为纪念朱德同志诞辰策划展览和出书,在一个月时限内要征集800多幅作品。时间紧、任务重,朱德的儿媳赵力平焦急地问杨宪金能不能办成,杨宪金告诉她没问题。紧接着,他向全国知名书画家发出1000多封邀请信,短短半个月内就全都收到了回信。

 

  为什么这些名家愿意在那么短时间内把作品交过来呢?一是因为朱德同志的伟大,大家对朱德同志的崇敬之情;二是因为身为组织者的我那么多年来为书画家们服务的积淀。如果我平日做事以私心来做,不考虑对方的想法,书画名家们又怎会愿意交来他们的作品。杨宪金对记者说。

 

  书法诗联开拓艺术疆域无止境

 

  在中南海的书山画海中,杨宪金因占地利之便,有机会接触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收藏的书画真迹。通过对这些悬挂于中南海各厅室的名家佳作的细致研读与整理,他不断从中吸取民族传统艺术的精粹。特别是缘于《中南海珍藏书画集》的编辑出版,又使他结交了吴作人、吴冠中、启功、白雪石、沈鹏、欧阳中石等一大批书画界名流。

 

  耳濡目染名家经典之作,再加上受大师的亲自指点,从军人转型为出版家的杨宪金,又一个漂亮的转身,成为了一名书法家。

 

  杨宪金的书法初习王羲之、王献之,深受《兰亭序》、《圣教序》和《中秋帖》等帖的浸淫滋润。晋字的韵律影响了他的书法始终,这为他书法的成功和特色的行程奠定了基础。继之他深研米芾、王铎、傅山的书法,这三位浪漫主义的大书法家是二王书法的最成功传承者,在中国书法史上举足轻重。正因为此,他们成了杨宪金学习的对象。无论是米芾的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王铎的蛟龙如海,气贯长虹,还是傅山的宁拙毋巧,虎步熊视,杨宪金都对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多年的苦心钻研,潜移默化,形成了他自家的面貌:章法严谨,结构紧凑,布局巧妙,以米(芾)王(铎)汪洋恣肆、虬翻蟒卷的姿态,直追二王(羲献)精美流妍、遒劲超然的神韵。他的作品不仅苍劲刚硬,自由合度,而且洒脱俊迈,气势磅礴,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法成为了杨宪金的艺术疆域一角,他对艺术的追求并不止步于书法,只写唐诗宋词不能满足 我内心对艺术的渴望,我开始自己创作诗联,然后用书法将它们表达出来。杨宪金以自己特有的执著和热情投入到对诗词联赋的研习、继承和发扬中,从《诗经》、汉赋、唐宋诗词到楹联,他都以创作为目的来潜心学习。

 

  杨宪金的诗古体、律诗兼而有之,而且更侧重于律诗,追求韵律美和意境美。他的诗受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苏轼等人的影响,既追求浪漫主义,又注重现实主义,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楹联,重格律,讲平仄、虚实,春联、名迹联、风景联、励志联、言怀联、喜庆哀悼联等都是他涉足吟咏的范围。

 

  2004年杨宪金主持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的工作,从此,他全心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承。他创作了大量诗词、楹联,举办了多次全国性楹联大奖赛。2006年,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成立,杨宪金任院长。如今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已在全国设有二十多家交流中心,原本该悠哉乐哉、颐养天年的杨宪金仍旧不知疲倦地奔走于全国,为水墨艺术的的传承和发扬鞠躬尽瘁。

 

  杨宪金不想为自己在花甲之年仍为中国传统艺术复兴奔走呼号定下过于沉重的寓意,他对记者说:我就是在干一件对自己有乐趣、对社会有贡献的事,能在中获得一点成就感,是再好不过的。

 本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编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热门推荐

  • 昨日
  • 本周
  • 本月


中锦书画网产品服务中心

  • 广告产品中锦书画网广告发布、书画赛事、书画名家等合作

关注我们

微信二维码
赛事网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了解赛事网最新动态,掌握第一手赛事资讯。
闽ICP备11019588号-5   |  版权所有:稻森文化传播     
返回顶部